钓鱼这事儿,有人爱水库守大物,有人迷黑坑抢鱼口,可我偏馋那溪流水。
为啥?
溪水清得能数石头,鱼影晃得人心痒,风里裹着草叶香,蹲一天都不闷。
可问题也来了——同样是野钓,咋溪流钓总比别的难?
先说水浅。
溪流里的水,深的地方刚没脚脖子,浅的地方石头都露着尖儿。
鱼在这么浅的水里,抬头就能看见岸上人影,稍微动静大点,“唰”就窜没影了。
不像水库,水深鱼藏得深,警惕性没那么高。
溪流鱼可精着呢,白天基本不扎堆,这儿游游那儿瞅瞅,打窝都找不着准地方。
水一清,啥都透亮。
你蹲岸边,竿子影子投水里,鱼老远就看见;
钩子在水下闪点光,鱼绕着走;
连钓线漂不漂亮,鱼都要挑——太粗的线,鱼能瞅见,直接不咬钩。
我头回在溪里钓,用了根粗尼龙线,蹲半天就看鱼在窝边转,就是不碰饵。
后来换了细子线,才勉强钓着两尾小斑鱼。
溪里的水是活的,哗啦啦往前淌。
打窝子最头疼——刚撒把酒米,转眼就被冲跑了;
就算用了重窝料,水流一急,香味儿也散得快,鱼闻着味儿追过来,窝子早空了。
更别说钓的时候,浮漂跟着水流跑,提竿慢半拍,饵就被冲远了。
有回我用粉饵打窝,结果雾化的饵料顺着水流漂,鱼全追着雾化带跑了,窝子倒成了空的。
就算鱼进窝了,也待不长。
浅水里鱼胆子小,你抛竿动静大点儿,鱼“轰”就散了;
钓上来一尾,剩下的全受惊,半天都不回来。
我有次连钓三尾溪哥,正乐着呢,第四竿下去,浮漂半天没动静——窝子空了。
蹲到太阳偏西,才又零零散散钓着两尾。
难归难,法子还是有的。
先挑对地方。别找急流滩,去水流缓的湾子,石头多、水草密的地儿——鱼爱躲这儿歇脚,食物也多。
窝料要抗造。别用轻的粉饵,用重颗粒,加点红虫蚯蚓碎,腥味浓;再掺点鱼安素——这玩意儿能让鱼踏实,在窝子多待会儿。
动静要小。蹲岸边别来回晃,竿子尽量低,影子别投水里;抛竿轻点儿,别砸出水花。
钓法得灵活。钓底还是钓浮,看目标鱼——溪石斑爱贴底,就用跑铅;马口爱窜中层,钓离底几厘米。
蹲在溪边上,看浮漂微微一沉,手腕轻抖,一尾银鳞鱼划出水面,那股子得劲儿,比啥都强。
头回钓溪流那会儿,我蹲了整晌午,就钓着条小拇指长的鱼,气得收拾竿子要走。
后来跟老钓友学了选位用饵,再去钓,半天能钓小半桶——鱼虽不大,可每条都带着溪水的清甜味儿。
你说这溪流钓,难是难,可就因为难,钓着了才更有滋味儿?
下回出钓,你打算先调整窝料,还是换个更静的钓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