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网上流行一些被网民们称为“流氓软件”的程序,其表现为:有时在电脑的使用过程中,会经常跳出很多广告,在IE的地址栏及收藏夹中出现很多无关的链接等等。而且此类程序无卸载程序,无法正常卸载和删除,强行删除后还会自动生成;这些软件给我们的上网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和困扰。“流氓软件”是介于病毒和正规软件之间,同时具备正常功能(下载、媒体播放等)和恶意行为(弹广告、开后门),给用户带来实质危害。
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危害,困扰广大计算机用户的流氓软件主要有如下几类:
1、广告软件(Adware)。广告软件是指未经用户允许,下载并安装在用户电脑上;或与其他软件捆绑,通过弹出式广告等形式牟取商业利益的程序。此类软件往往会强制安装并无法卸载;在后台收集用户信息牟利,危及用户隐私;频繁弹出广告,消耗系统资源,使其运行变慢等。
2、间谍软件。间谍软件是一种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,在其电脑上安装后门、收集用户信息的软件。用户的隐私数据和重要信息会被“后门程序”捕获,并被发送给黑客、商业公司等。这些“后门程序”甚至能使用户的电脑被远程操纵,组成庞大的“僵尸网络”,这是目前网络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。
3、浏览器劫持 定义:浏览器劫持是一种恶意程序,通过浏览器插件、BHO(浏览器辅助对象)、Winsock LSP等形式对用户的浏览器进行篡改,使用户的浏览器配置不正常,被强行引导到商业网站。用户在浏览网站时会被强行安装此类插件,普通用户根本无法将其卸载,被劫持后,用户只要上网就会被强行引导到其指定的网站,严重影响正常上网浏览。
4、行为记录软件(Track Ware)。行为记录软件是指未经用户许可,窃取并分析用户隐私数据,记录用户电脑使用习惯、网络浏览习惯等个人行为的软件。危及用户隐私,可能被黑客利用来进行网络诈骗。一些软件会在后台记录用户访问过的网站并加以分析,有的甚至会发送给专门的商业公司或机构,此类机构会据此窥测用户的爱好,并进行相应的广告推广或商业活动。
5、恶意共享软件。恶意共享软件是指某些共享软件为了获取利益,采用诱骗手段、试用陷阱等方式强迫用户注册,或在软件体内捆绑各类恶意插件,未经允许即将其安装到用户机器里。使用“试用陷阱”强迫用户进行注册,否则可能会丢失个人资料等数据。软件集成的插件可能会造成用户浏览器被劫持、隐私被窃取等。用户安装某款媒体播放软件后,会被强迫安装与播放功能毫不相干的软件(搜索插件、下载软件)而不给出明确提示;并且用户卸载播放器软件时不会自动卸载这些附加安装的软件。
对付“流氓软件”做到“四不要”
1、必须注意在安装某些软件的过程中,不要一味地点击“下一步”,而是要 看清楚,是否在安装地时候会“顺便安装”某些插件;一般软件会有提示,让你是否选择安装某些插件,如果这些不是您所需要用的,最好是不要选中安装;不要随意下载一些免费软件或共享软件,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一些免费软件很可能存在安全问题。
2、不要按照“流氓软件”指定的操作去做,如果不能取消这些操作,或者弹出的对话框始终在最前面,可以将其拖到屏幕边沿不予理会。也可以记下这类网站或网页的地址,注销当前用户或者重新启动电脑后,不再访问这些页面。
3、不要登录一些不良网站,对有些声画充满诱惑的页面,不要觉得好奇而尝试点击。
4、对于软件附带的用户协议和使用说明一定要认真看,不要盲目安装软件,等发现问题或想卸掉时,这些软件已在电脑上制造了垃圾文件。
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,加上新技术和新业务不断推出,“流氓软件”短期内不会消失,他建议网民平时养成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的习惯,以防受到不必要的损失。